随着对儿童身体健康的保护,在对儿童的听力健康上父母也越来越重视,对于自己家宝宝的听力情况如何?父母可以参照以下年龄段的检查方法帮助宝宝听力自测:
新生儿:距离孩子20~50公分拍拍手,他没有任何反应,或者他听到你的声音后并没有安静下来。
8~12个月:你孩子听到熟悉的声音并没有转过头去,或者听到人们的说话声没有对应地呀呀学语。
1岁半:孩子不能说出一些很容易发音的字,比如妈、爸,或者你让他做那些你教过的动作,他一直不会做。
2岁:孩子没有通过眼睛看见你的提示,他就不能按照你发出的一些简单命令去做。
3岁:孩子不能断定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或者他不懂也不会用一些词,象走、我、进来、大等等。
4岁:孩子不会把有些比较近的经历联系起来,他不懂前后或者左右这些简单的方向。
5岁:孩子不能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或者他说的话很难听懂。
上学后: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听力减退的表现是:经常性的漫不经心,精神散漫,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能力低于同一时期的孩子,或者频繁地感冒或耳朵疼。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以上所描述的任何一个问题,或者他的行为能力达不到同一年龄段儿童的中等水平,你就要寻求医生的帮助了。

同时,在日常生活上对宝宝的听力也要注意保护,很多不经意的动作都是在损害他的听力,以下六点请注意不要对你的宝宝做:
过度掏耳朵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耳朵内长了耳屎,非要将它挖个干干净净不可。在孩子的耳道内盲目地掏挖会导致病菌很容易进入中耳腔内,引起中耳腔感染、耳道长期流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这就影响了孩子的听力,甚至导致耳损。
耳屎太多可以挖,但必须小心谨慎,切忌盲目地掏耳朵。
用力擤鼻涕
绝大多数父母教宝宝擤鼻涕的时候,都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把宝宝的两侧鼻孔压住一半,然后嘱咐宝宝使劲用鼻孔喷气,让气同时从两个鼻孔喷出来!这样大错特错了,赶紧STOP!
这样的动作往往让宝宝擤鼻涕时过于用力,特别是两个鼻孔一起擤,可能会使鼻腔内的病菌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耳咽管直接侵入鼓室,给耳朵带来损伤!
这种损伤轻则引起暂时性的耳堵塞感,重则可发生耳痛、中耳积脓,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
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是:
先压迫一侧鼻翼,然后轻轻擤出对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再用同样的方法排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
吸鼻子
有些宝宝有鼻涕时,但懒得擤出来,而喜欢往咽部吸鼻涕,形成没有鼻涕时也经常有这个“吸鼻子”的动作。这个动作会增加宝宝患中耳炎的几率,严重者可能并发脑脓肿,是十分凶险的。
噪音过大
儿童,是最容易受到噪声污染而造成听力疾病的群体,而且往往是在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使他们的听力逐渐减退。高分贝的声音是主要过度刺激了孩子们内耳里弱小但却非常精密的“感应接收器”。在孩子的耳蜗里通常有15000到20000个这样的‘感应接收器’。一旦它们受到损伤,它们就不再能够把声音传送给大脑了。
比如,当发现有人燃放鞭炮时,应叫孩子站得远一些,或用手捂住孩子的耳朵;平时一记耳光也会导致耳损,因为一记耳光产生的高压力震破鼓膜,会使孩子的听力终身受损。
游泳感染
游泳时,由于泳池水质比较差,刺激耳膜,加上儿童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引起中耳炎。因此,提醒各位父母,孩子游泳玩水时要加强对耳朵的保护,一旦有水入耳,应及时将水倒出,以免诱发耳内感染,损害听力。
错误用药
有些药物对于个别具有特殊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对耳朵的听神经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例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药物,即使医生在为孩子注射上述药物时,父母也必须仔细观察孩子的听力,耳鸣等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必须马上告知医生并停药治疗。否则,到中毒性耳损病情明显时才引起重视,就为时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