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这段时间都看过《我不是药神》,在各大影院热映。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主要讲述了一个困顿的中年男性保健品商贩,经营惨淡,他铤而走险,后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更被病友冠以“药神”称号。他并没有什么野心,只是想赚点钱,留住孩子的抚养权,开好自己的店,仅此而已。而当真切地进入到白血病人这个群体后,他的蜕变和成长是惊人的,即使为此陷入牢狱,也要尽自己地所能救助每一个病人。
听觉有道谈到这部电影《我不是药神》,其实是想延伸一下。听力障碍者的人数在基数庞大的基础上与日俱增,现在对于大部分的听力障碍并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如果想要重返有声世界,助听设备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对于助听设备的选择,首先要看听力障碍者本身的听力情况,再者就是助听设备的佩戴效果、类型、外观、操作的复杂程度等等,其实,还有一个很现实的条件不得不考虑,那就是助听设备的价格。现在市场上的助听设备大多还是进口助听器品牌,所以在销售环节中其价格居高不下,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尤其是贫困地区,可能连助听设备都不知道。

助听设备很大程度上确实能帮助听力障碍者听声,改善其听力状况,而且可以避免一系列并发的表现或者病症。以前我们介绍过,就助听器而言,在发达国家15%~30%的老年性听力障碍者选配有助听器,在我国老年性听力障碍者助听器的选配率极低。从听力行业角度出发,造成选配助听器率低的原因有:宣传力度还需加大,有些人不清楚助听设备需要专业选配,需要根据个人的听力情况定制;有部分人甚至根本不知道有助听设备。从验配角度出发,造成选配率低的原因有:听力障碍者众,验配师寡;一些验配师的验配素养较低,不能调试到最佳状态,助听设备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造成听力障碍者放弃佩戴。从听力障碍者的角度出发,造成选配率低的原因有:有些人不知道助听设备需要专业选配,直接从网上或者市场上购买,这样的助听设备其效果可想而知;有一少部分人的期望值过高,造成对助听设备的排斥;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价格原因,让其再无“声缘”。
因而,除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验配师的基本素养、继续提升助听设备的技术含量之外,助听器行业还需要加大影响力,以求政策能有所变,助听器价格能有所变,让更多的听力障碍者能真正重返“听见、听清、听懂“”的有声世界。
听觉有道助听器行业网:http://www.hearwa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