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助听器回家后听起来和店里不太一样”,“为什么店里听的好好的,去菜场逛逛就感觉不行了?”。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异呢?今天我们来展开讲一讲。
1
试戴场景单一
当我们在门店选购助听器时,店内的环境通常比较安静,相对安静的环境下聆听效果也会显得更好。但这区别于日常我们沟通的各种环境,在户外,环境音会有车辆穿梭的声音,风声、雨声、街道上小贩们吆喝的声音,而家庭环境中,也常常伴随着家电发出的噪音,电器的声音等等。所以很多验配师为用户试戴产品时,会引导用户到户外试试效果,或是通过靠近用户,或远离用户的方式帮助用户感受通过助听器聆听的差异。这样,当用户从门店到开始使用后,便能减少许多心理落差。听力不单单只是一种听觉感受,而还有心理层面的调试。
2
试戴时间不足
验配助听器后,是需要有适应期的,特别是对初次佩戴的人来讲,适应期要付出的努力更多。不少门店都会贴心准备产品试戴服务,或是通过设置超长的可退换周期,来为用户适应、磨合助听器预留时间。所以,如果你是刚刚佩戴不久,感受到了以上提到的种种差异,那可以再多一些耐心等等看,不要急于更换或是做新一轮调试,这反倒有可能影响适应期的进度。
3
产品性能限制了使用场景
不同产品系列,技术等级在性能上具备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安静环境下可能不易被察觉,但是在复杂环境下会显示出不同的处理能力。所以验配师、厂商都会在助听器的产品介绍中强调,沟通场景多样的用户,对声音的要求极致的用户需要选择更高技术等级产品,比如贝尔通的Beltone Imagine传奏17/9/6系列产品。如果选择的是Beltone Rely挚联2/3系列产品,更适合日常的面对面、单一环境的沟通,在面对菜场、街市这样的环境时,难免会有一些吃力。
4
追求产品外观而未能做好性能取舍
门店接触的用户,对于耳内式助听器偏好有加,还有人误以为助听器体积越小代表技术越先进,这也是导致实际佩戴效果可能低于心理预期的一个原因。耳内式助听器因其体积限制,在产品功能上有时会略作取舍,也无法适配足够广的听力范围。但实际操作中,有很多用户宁愿选择耳内式,追求隐蔽性,以牺牲效果为代价,这在不少存在重度听损的用户中屡见不鲜。所以我们也建议用户在选配助听器时,一定要根据听力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否则花了不少费用,却远得不到该有的效果,得不偿失。
所以,选购助听器时,记得一定要认真试戴,认真对比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别让助听器佩戴成为你心头的一枚小刺,而是真正成为你拓展生活圈的一把钥匙。
来源:贝尔通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