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搜索“助听器”三个字,可以在网上找到各种各样形态的产品,从价格一两百元至上万元不等。琳琅满目的助听器一定让你感到很困惑吧,为何他们有如此多的价格差异?他们的产品描述及形态可以如此不同?为什么有些产品强调通道,强调可编程及验配,有些产品却很少提及这些。
其实是因为,纵然都能助听,其实他们也存在不同的分类。针对辅助聆听的助听设备是有分类的,一般来说分为:
医疗级助听器
Hearing Aids
重于听力损失人群的某个损失频段的补偿,一旦经过专业验配师设置后,需要经常佩戴,医疗级助听器对于声音的处理通常更为精细化,会借助芯片、算法各类功能尽可能模拟人耳聆听的感觉。美国FDA规定:“助听器是为听力障碍者提供听力补偿”,在医疗器械管理中划分为II类设备,这类产品在日常销售中需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中国医疗器械分类中,助听器也是二类医疗器械,产品经营者需要具备相关资质才可以销售相关产品。
辅听器/个人声音放大器
PSAP
和助听器一样能改善听到声音的能力,属于非医疗设备,一般不做调试与验配,通过直接放大声音的方式帮助用户听到更多声音,其处理声音的方式相比助听器通常更简单。但目前随着技术的演进,较高端的辅听器也在加入更多注入降噪、环境设置等功能。辅听器不是医疗器械,属于电子产品,受到的监管与医疗级助听器存在差异。
或者可以这样说,辅听器是对助听器的一种补充,当听力问题还未发展到需要佩戴专业助听器的地步,使用辅听器,比如辅听耳机在一些自己难以听清楚的环境中来改善听力是非常有益的。
但如果听力障碍人士长期使用对声音处理不理想的辅听器做助听器使用,可能会进一步损伤听力,佩戴不适也容易让用户对辅听设备丧失信心。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发现,对于二者的定义,也存在一些模糊地带。如果是比较明确的听力损失用户,也可以多多查阅资料,通过互联网了解产品用户口碑的方式,来选择适合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