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听损(Low-frequency hearing loss )是一种突发性听损,在白领中发病率上升很快,尤其是工作忙碌、压力大、经常熬夜的人群。而且这种听损极易被误当成普通耳鸣而忽略,尤其是伴随感冒时。
再简单点说,低频听损就是对低频段的声音听不清楚,由于男人声音相对低沉,属于低频段的声音,就会听不清,而女人的声音较尖细,频率较高,所以没有影响。除了对低频声音听不清,患者还有耳朵的憋闷、胀满感,还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呢?
咽鼓管狭窄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诱因,不少低频听力下降的病人表现为耳闷及低调耳鸣,且通气后又诉轻快感;听力检查常测出传导性听损听力曲线,声导抗结果为中耳负压型曲线。这往往是咽鼓管狭窄的表现。造成咽鼓管狭窄的原因可以是外伤性或鼻咽部炎症等。
具有梅尼埃病的病人,也比较容易诱发低频听损,这是由于内耳膜迷路水肿而致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感音性听损为主要表现的内耳疾病。早期听损一般为低频性听损,有波动性,晚期听力固定,仍以低频听损为主。一般单耳发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先天性内耳异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有关。
还有一种情况会出现在,患者得了听神经病,基本表现为听力呈轻、中度感音神经性听损,其中以低频损失为主型。然而病因未明,由于听神经病多于婴幼儿和青少年期起病,故目前认为可能的病因与遗传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麻疹、脑膜炎和毒性物质代谢性疾病如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有关。
分泌性中耳炎,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导致低频听损的原因。听力检查一般表现为轻、中度的传导性听损或混合性听损,以低频听损为主。主要病理特征为中耳积液,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临床症状多以听力下降和耳闷塞感为主,耳鸣一般不重。
当然,意外性的事故,也会导致低频听损的出现。例如:外伤性鼓膜穿孔,由于外部暴力、巨大声响作用于耳部或异物直接穿刺鼓膜造成鼓膜穿孔,患者除了耳痛外,还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听力检查发现可为传导性听损,以低频听损为主。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提高防范低频听损发生的有效性呢?
防范低频性听损的发生,首先要预防各种病毒、细菌等病原菌对耳部的炎症作用,比如感冒后尽快对症用药,以避免炎症通过咽鼓管到达中耳,尤其孕妇、婴幼儿要避免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家族性遗传疾病的人如果出现低频听力下降,要警惕梅尼埃病或听神经病等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生抗免疫治疗往往有效。同时还要注意保护耳朵及听力,防止外伤、噪音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