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技术是近年来对改善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损听障者听觉能力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该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贴士随着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至2010年初,全世界有十几万听障患者使用了人工耳蜗,其中半数以上是儿童。
什么是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是一种替代人耳功能的高科技电子装置,帮助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和成人恢复或提供听得感觉,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人工耳蜗替代受损的内耳毛细胞,将外界的声音转化为神经电脉冲信号,绕过听觉系统里坏死的毛细胞,直接刺激听觉神经的螺旋神经节,将讯息传递给大脑。
人工耳蜗的组成
人工耳蜗由体内、外两个部分组成。
植入体部分分为电极组和接受/刺激器两部分组成,由组织相容性好的钛合金与硅胶等材料所支撑。电极组上面规律排列着独立的刺激电极,插入弯曲的内耳耳蜗,与听神经末梢紧密相连,是真正植入内耳的部分。接收/刺激器为扁平的近椭圆形,置于耳后皮下。
体外部分由头件(与接收/刺激器相连通)和声音处理器组成,还包括供电电池。
人工耳蜗如何工作
人工耳蜗是一种声音处理的精密电子设备,是一种特殊的声-电转换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将环境中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将电信号通过植入的电极传入听障者耳蜗,刺激耳蜗残存的听神经,从而产生听觉。
那么,人工耳蜗的各个组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呢?
首先,外部麦克风收集声音,声信号随后由声音处理器转变成数字信号,针对每个听障者要采用不同的策略调试合适的参数,让听障者听到最佳的声音。
然后,数字电信号发送至头件,该头件是通过强磁场紧紧吸附在与植入体对应的头皮位置。声音信号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从头件经皮肤传输到植入体接收/刺激器。
接收/刺激器再将声信号传送至电极。电极实际上是由多个电“触电”组成,它们在耳蜗内按一定的序列排列。接触点接受刺激,其相应的听神经继而被刺激,于是耳朵就能感知音调。
通过正确的刺激听神经,有价值的声音信息被传送到大脑,产生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