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听力损失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发病期间患者较为痛苦,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现代医学认为,内耳疾病、听神经病变(颅脑外伤、耳部外伤、药物中毒)、老年人听神经紊乱、先天性听神经发育不良、内耳血管痉挛等都可导致听力损失、耳鸣,因此西医常使用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方案,但疗效往往欠佳。
另外,对于突发性听力损失,《医林改错》中明确记载其病因:“两耳通脑,所听之道路中,若有阻滞,故耳突聋。”说明中医学所论瘀血致聋病机,与现代医学认为突发性听力损失因内耳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有大致上的共识。

家庭基本操作手法
在耳穴疗法中,对于耳鸣、听力损失临床上常给病人开具耳穴按摩的处方,病人在家里可以随时有针对性地给自己进行耳穴按摩,以期通过持续、持久的自我治疗,辅助提高临床疗效。
针对耳鸣、听力损失,临床常使用的手法有以下三种:
①提拉耳根法
双手中指放在耳廓前面,食指放在耳廓背面上下来回按摩20次。
耳前以刺激听神经。
耳颞神经神经为主。
耳背主要刺激面神经、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
此法可疏通全耳前后经络,促进微循环,并刺激相应颅神经。可助听、美容、利五官。治疗听力下降每天按摩3—5次,可有效提高听力。
②鸣天鼓
这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击探天鼓。
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20下,早、中、晚可各做一次。
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则听觉灵敏。
耳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髓海不足,易致头晕、耳鸣。
该手法的掩耳和叩击可对耳产生良性刺激,因此,可达到调补肾元、强本固肾之效,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

③开耳法
掌心搓热之后,双劳宫穴分别对准耳孔,并深深吸气,意念将丹田之气引导到双手劳宫穴上。
双手紧压耳廓,慢慢呼气,并使双手劳宫穴之气全部灌入耳内。
当一口气即将吐尽后,双手掌瞬间打开,当松开双手的一瞬间即可听见“啪”的一声
可连续做3—5次,可将耳腔内陷的鼓膜拉出,激活听神经,有聪耳、助听的功效。
总之,耳穴按摩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知识,用手法作用于耳廓表面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