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很多看似习惯的动作往往正在损害听力健康。

1坐地铁听歌
听歌在年轻人中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坐着地铁的时候,戴着耳机听音乐、看视频,更是成为年轻人打发无聊的消遣娱乐。
常常坐地铁听歌,对听力可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伤害。根据研究,85分贝的音量是耳朵听力损害的一个警戒音量,如果长时间暴露在85分贝的音量下的话,肯定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经监测,当地铁运行的时候,背景噪音就已经达到80分贝,而如果在这样的噪音背景下要听清耳机中的声音,那么势必开出的音量会超过85分贝,加之地铁本身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会对人的耳朵产生一定的压力,耳机紧紧压在耳朵里,进行超过警戒线线的音量长时间播放,长此以往,将会对耳朵的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2两侧鼻子同时用力擤鼻涕
感冒流鼻涕是经常见到的病症。不少人擤鼻涕的方法也不在意,比如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两侧鼻子一起用力擤鼻涕,或者用两个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
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很好地擤出鼻涕,反而可能会让这些鼻涕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诱发中耳炎。
3捏鼻子给孩子灌药
对于生病却不配合吃药的孩子,很多家长会习惯用捏着鼻子灌的方式给孩子喂药。甚至很多家长的童年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这其实是一个不健康的喂药方法。
因为捏鼻子的时候,孩子更加不配合,哭闹挣扎,捏鼻子喂药的时候,可能导致孩子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孩子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孩子的鼻腔黏膜、血管比较娇嫩,捏鼻子喂药时,家长的力度如果没控制好,还会导致鼻黏膜和血管损伤。
4经常掏耳屎
耳屎学名为耵聍,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黏稠液体,可以起到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的作用,并能发挥抑菌和杀菌的生理功效。
给孩子掏耳朵时如果耳朵里面的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如果给给孩子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
如果孩子有耳屎,感觉耳朵发痒,喜欢抓挠,家长可用棉签沾医用酒精轻轻擦拭,这样不但止痒而且有消毒防止感染的作用。
5让宝宝平躺着喝奶
新妈妈在给小宝宝喂奶时,如果不注意姿势和体位,也可能会给小宝宝的耳朵带来意外的伤害。比如说让宝宝平躺着喝奶,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小宝宝的咽鼓管长度较短而宽度较大,更加接近水平位置,奶水很容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
6给孩子穿“叫叫鞋”
市面上有些击打玩具,敲击出来的声音连大人们都听着刺耳,而一些叫叫鞋,发出的声音连大人听着都不舒服。
这些玩具、鞋子质量参差不齐,发声设备也质量不一,让这些孩子长期处于难听的“噪音”环境中,会有损于他们听力神经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