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当有听力损失时,很难听到小的声音,而听较大声音可能没有问题。
但事实上,许多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听较大的声音也会感到不舒服。
所以,成功佩戴助听器需要遵守以下三条基本规则:
必须能听到小的声音;
日常交流的声音听起来一定要舒适;
大的声音听起来不能感到不舒适。
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是采用压缩技术。
那么,什么叫压缩技术?
以往说压缩,都会说到压缩拐点CK、压缩比CR、输入-输出曲线、频响曲线......
这次压缩,不聊CK、CR,不说频响曲线……
“白话”讲讲线性、非线性、压缩之类的技术,看看它们是如何帮助弱听人士听得舒服,听得清楚的。
线性放大技术过去,助听器采用线性放大技术,对小声和大声的放大程度是相同的,这会使得弱听人士能够听见小的声音,但大的声音听起来会不舒适,甚至引起疼痛。
这是因为,为了听到小的声音,弱听人士不得不将助听器的音量调得很大。而小声和大声的放大程度一样,这时大的声音会变得更大,听起来不舒适。
想象一下,一定强度的声音传入助听器,以65 dB声音(正常交流的声音强度)为例,弱听人士为了使这个声音听起来舒适,要把助听器的音量加以调整,假设放大25 dB,这样就有90 dB的声音进入耳道。
如果弱听人士在餐厅就餐,同桌因某个笑话发出很大的笑声,进入助听器的声音就会突然变得很大。
如果佩戴的是线性放大的助听器,假设进入耳道的声音为80 dB,助听器会对该频率的声音增加25 dB,此时传入耳道的声音就变成了105 dB。
大多数人会觉得这个声音太大了,而感到不舒服,需要调低助听器的音量。
这就是为什么佩戴线性放大助听器的弱听人士,当周围环境声音强度改变时,需要经常调节助听器音量。
非线性放大技术后来,一种采用更先进的称为非线性放大或压缩技术的新型助听器诞生了。这种新技术能对小的声音放大更多,而大的声音放大较少。
换句话说,如果声音高于助听器设置的水平时,非线性放大技术就像一个无形的手指,自动帮弱听人士的助听器调低音量;反之,当环境声低于一定水平时,助听器又自动调高音量。
这种非线性助听器将大范围的声音缩小到一个较小的范围,所以也称为压缩助听器。
回到前面所举的例子,当环境声突然由65 dB增加到80 dB时,放大幅度会自动降低。
例如由原来放大25 dB降为放大10 dB,这样,弱听人士听着就会觉得舒适。
单通道压缩技术早期的压缩技术存在一个大问题。当大的声音进入助听器麦克风时,会触发助听器对声信号放大的改变,使所有频段的声音强度降低,这个称为单通道压缩。
但是,每个人在不同频率所需要的声音大小都是不同的,这个可以从听力图上清楚地看到不同频率的听阈和不舒适阈各不相同。
例如,有些弱听人士觉得高音(如清脆的电话铃声)听起来很刺耳,而低音(如机械设备嗡嗡的工作声)不会觉得太大难受。
多通道压缩技术因此,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压缩的程度应该不同。
下一代的非线性多通道压缩技术针对这点进行了改进,它能把输入的信号分成若干个通道,根据弱听人士不同频率的听力损失,对症进行独立压缩处理。
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大部分助听器。
听得舒服
应用多通道压缩技术的助听器,能够将各频率的声音进行不同的放大,以适应弱听人士的需要,可能高频声音压缩多,而低频声音压缩少;也可能高频声音压缩少,低频声音压缩多。
多通道压缩技术使得放大的声音听起来更柔和。
听得清楚
此外,该技术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成就。
如果助听器只有一个通道,由低频声组成的噪音(如车水马龙的马路)可能会给助听器下达指令,需要对所有频率的声音降低放大水平。
这样能使声音不会变得太吵闹,但会使某些高频的声音(如辅音)变得太柔和,以致于很难听见。
相反,在同样大小的低频噪声环境下,多通道压缩助听器会减少低频声音的放大,使声音柔和,而不改变高频声音的放大倍数,使重要的高频辅音能听到。
实际上,这个系统在降低低频声音放大幅度的同时,能产生额外的高频音放大,这些都取决于外界环境的声音。
多通道压缩助听器不仅能控制声音的大小,还能对不同的语音信号加以区分,进行相应的放大。
如果选配得当,多通道压缩助听器能抑制高强度信号(如元音),提高低强度声信号(如辅音/s/、/sh/、/f/)。
这就能够提高语言的清晰度,尤其是在噪音环境中,多通道压缩技术能在抑制环境噪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