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曾经在助听器的帮助下达到良好听觉能力后来突然听障做了人工耳蜗的大前庭患者,在经历这两个听觉辅助设备后,感受到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并总结出优缺点,在此为听障患者做个比较、参考,希望能够有所帮助,也为众多困惑听损儿童家长解开一点点迷惑。从小学至2017年耳蜗手术前每天配戴助听器,期间使用过三对;耳蜗植入品牌为奥地利康所托,在2017年9月植入、10月开机,目前进入开机第三周的适应阶段。从图中可以看出来,我当时属于重度耳损,手术前已经达到极重度耳损。耳蜗的听觉感受和品牌关系不大,仅做两个不同的辅助设备之间的比较。
1.高频音
对于高音陡降至110分贝的大前庭而言,再好的助听器作用都不大,任何高频音在我面前就像静音一样,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受过清脆的声音。由于很多危险的声音基本集中在高频音,所以助听器往往会进行移频,听障患者此时听到的声音都不是原本的样子;然而对于耳蜗而言,很好地“展示”了声音的样子。耳蜗开机后一周,我给小伙伴形容撕纸的声音,他说我术后比助听器的时候形容得更准确;也听到了钥匙哗啦啦的吵闹、夜晚小狗脖子上叮当响的铃铛声甚至塑料袋让人厌烦的刺耳声。这在以前对于我而言完全没有体会过。
2.远距离
由于助听器只是单纯地放大声音,所以对于远处的声音而言放大效果非常差。以前经常有人在离我十米远的距离喊我,然而我完全听不出来那是在喊谁,所以一般都不回头。以至于认识我的小伙伴一般说事情都会主动跑到我面前来。在做耳蜗之后,有一次遇到邻居阿姨,她站在十米多远的地方,喊我一下我就觉得听得非常真切,一回头,果然是叫我;散步的时候,也能听到五米远正常音量说话的内容(虽然现在还听不懂语言)。
3.嘈杂环境
助听器致命的弱点就是嘈杂环境下的表现力非常不好,会把所有的声音混在一起,混沌一片,导致每次逛商场或者在餐馆吃饭回家后,我都筋疲力尽,因为需要非常专注于说话内容。手术后两周,上午约了闺蜜聚会,晚上参加了一个十人小聚。和闺蜜在餐厅吃饭,餐厅后桌的人离我比闺蜜更近,然而我立刻就能将她俩的声音分开,并且专注于闺蜜的声音(当然这是大脑注意力的任务,而不是耳蜗外机的功能)。餐厅里服务员收拾杯子的清脆音以及人声,非常有层次且立体。
在过去参加多人聚会,往往看着他们的脸也不知道在聊什么,从来都是傻乐,然而这次手术后,能够听懂大部分内容,并且参与话题讨论,非常开心,即使是两拨人在说话,也能听出来谁和谁在说什么话题,不会觉得非常混乱。
4.听觉成本(非机器成本本身)
金钱:毫无悬念,耳蜗的成本是最高的,每侧耳蜗每天需要一粒纽扣电池;而助听器大概需要六天一粒电池,相比之下非常有优势。耳蜗导线大概几百元一根,助听器的耵聍帽等等相比之下就不值得一提。
时间:助听器几乎不要什么时间成本,几乎是拿到机器调试好之后回家用就可以,除非听力下降,需要到调机师处调整功率,否则几乎不用再动任何数据。人工耳蜗则需要早期一个月一次,后期三个月到一年一次的调机,时间成本、当然也包括刚刚提到的金钱成本(调机都需要收费)多得多。除此之外,助听器也不需要进行太多的训练,然而耳蜗需要植入者每天进行听觉训练,在听说读方面总结听得不好的音,训练、调机,方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目前能够想到的最大的差距就在前面说的几条里面,其他的发现我会慢慢补充。对于重-极重度听障患者而言,人工耳蜗植入是最佳的恢复听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