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损的预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先天性耳损的预防,二是后天性耳损的预防。
先天性耳损就是出生时即伴随耳损。也许大家会怀疑,既然是先天性的,怎么可以预防?先说说先天性耳损发生的源头。60%的先天性耳损源于基因隐性遗传,40%的先天性耳损源于孕期产期因素。
基因隐性遗传就是父母双方都不耳损,孩子却发生先天的耳损,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却是存在的。因为父母双方分别都携带一个耳损基因,单个基因自身不发病,但结合起来就会发病,就像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的孩子一样,是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事实上耳损基因的携带率非常之高,每100人中有12人携带可导致遗传性耳损的基因缺陷,那么这个问题怎么预防呢?
目前的耳损基因筛查已经可以筛查出大多数的耳损基因,因此在备孕前夫妻双方进行基因筛查,或者孕期羊水筛查都有助于实现优生优育。而孕期产期因素造成的先天性耳损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母体在孕期产期的护理,预防母体和新生儿病毒感染,孕期用药一定进行专业咨询,不应随便服药。
噪声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噪声对内耳的损伤机制是明确的,过大的噪声(120分贝以上)可以一瞬间造成耳损,也就是爆震性耳损,而持续暴露在较大的噪声中(80-100分贝),也会造成逐渐加重的耳损,也就是渐进性耳损。因此,如果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有这样的噪声存在,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隔离噪声,确保每天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暴露于100分贝的声音中不要超过15分钟,在超过110分贝噪声的环境中不要超过1分钟。
“是药三分毒”,很多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有副作用,药物的耳毒性副作用就十分常见。
目前已知有近百种耳毒性药物,其中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成的耳损为多。常见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小诺霉素、大观霉素等。
因此,临床上应尽量避免这些药物的不正确使用。为什么说避免不正确使用而不是完全禁用呢?因为事实上这些药物也不是每一个使用者都会发生耳损,药物性耳损也是有基因控制的,这个基因叫线粒体12srRNA,如果这个基因异常,对耳毒性药物就不耐受,患药物性耳损的风险就非常高。因此如果因为疾病必须得使用这些耳毒性药物,建议做药物性耳损基因检测,防患于未然。
研究显示,一些全身疾病也可以造成内耳的直接和间接损伤,比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长期巨大的精神压力等,这其中的原因很好理解,我们的耳朵并不是孤立于人体其他系统存在的,尤其是至关重要的内耳,必须依赖良好的血液供给保证其正常功能。这也是为什么老年人耳损比例更大的原因之一,老年人肯定比年轻人更多地遭受这些疾病困扰,因此,谈预防耳损也离不开全身各系统的保健和疾病预防。
中耳炎对很多人都不陌生,一般轻度的中耳炎并不会造成耳损,但如果未及时采取措施,中耳炎症造成听骨链功能和形态异常,或者侵犯内耳就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耳损。预防中耳炎主要包括这样一些方面:避免不当掏挖耳朵造成的机械损伤,预防感冒,预防和积极处理鼻部、咽部的疾病,如扁桃体炎、鼻窦炎、增殖腺炎等。
听力是带给人类语言交流、音乐欣赏的能力,是带给人们快乐的重要维度,虽然我们一出生没花一分钱就已经拥有它,但失去之后再去找回却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所以要万分爱护我们的耳朵,珍惜造物和父母恩赐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