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列一组简单的数据,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残疾性听力损失已达世界人口的5.3%(3.6亿),其中9%(3200万)为儿童。每年,约6.5万孩子出生时有严重的听力障碍。而在中国,每年出生新生儿1600万左右,年新增先天性听损婴儿1.6万-4.8万,中国儿童听力障碍康复面临巨大挑战。
而0-3岁是儿童聆听的重要阶段,也是言语发展最初且最重要的阶段,孩子不容易听见、听清,也就更不可能准确发音。
听力障碍是影响宝宝一辈子的事情,越早发现听力功能不足,才能跟上听力理解的认知水平,对智力的影响越少,新生儿父母应该懂得对其听觉反应进行观察。
新生儿父母,该怎样鉴别宝宝听力障碍呢?
按年龄,对0-6个月的宝宝听觉认知能力,进行了观察整理。新生儿父母可以针对自家宝宝所处的年龄段,观察以下现象,辨别宝宝是否存在听力障碍。
——未满月婴儿:突然给予声音刺激会出现惊跳反射、眨眼反射、觉醒反射、吸吮反射。
——生后1个月:哭泣或手脚舞动时,宝宝听到声音会停止当前的行为。在近耳处摇动声响玩具时,宝宝偶尔会慢慢地转脸。
——生后2个月:睡眠中受到较大的声音刺激,可出现惊跳、睁眼、手足抖动。面对小儿说话,他可以发出“啊 噢”等元音。
——生后3个月:睡眠中听到声音,可出现眼睑闭紧、手指紧握等动作。收录机或电视机的声音可使小儿转头或转动眼球。听到吵架声会出现不安,听到哄逗声、音乐声会有喜悦的表情。
——生后4个月:呼唤名字会转动头部寻找,对妈妈的声音很敏感,对自己熟悉的声音例如玩具声、电视声、开门、关门声表示关注。
——生后5个月:能转头寻找耳边的闹钟声,能区别父母的声音、熟人的声音和自己声音的录音,但对突然出现的人的声音刺激产生恐惧。
——生后6个月:对他说话或唱歌,他会用眼睛看着你,可跟踪声源,能敏捷地寻找到发声的地方。
若听力正常,等到了一周岁时,就应该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语言,例如来来、抱抱、再见等。再大一些就会模仿大人说出一些简单的话语;到了一岁半时,就会按照语言指令,正确指出自己的五官或自己熟悉的物品;如果到了两岁,还不能说含有一定意义的语言或听不懂简单的语言,就应该高度怀疑有听力障碍,并及时到医院或康复机构去进行听力检查。
现在,虽然新生儿听力障碍康复面临巨大挑战,但治愈率却有提升。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大约只有20%-25%的听障人群能够通过言语康复开口说话,而今天,80%以上的孩子都可以通过科技手段重返有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