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语后听损听障者而言,听障者通过人工耳蜗所获得的听觉信息会比术前听到的信息有很大的提高。试验表明,语后听损成人耳蜗术后言语识别能力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研究也表明,通过使用人工耳蜗,听障者的心理健康也得到了进步,表现在孤独感、社会焦虑感和沮丧感等负面情绪大大降低。
然而,对于学习全面交流能力的人工耳蜗植入者而言,在学会利用人工耳蜗成为新工具来处理突然增多的信息之前,康复训练目标应进行合理的全面调整。此外,连同家人和医师的期望也需要有实质性的改变,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社会上,对于听障者听觉和发音的期望,都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尤其对存在交流问题的成人语后听损听障者而言,交流方式的选择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就更为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早期聆听训练的教学方式应参照低龄儿童的训练模式执行。

语后听损康复训练的主要观点,就是要让家属参与术后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教会家人在日常生活中与听障者能利用视觉继续进行交流,并掌握所需的交流技巧。
1. 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在术前的评估中,要给耳蜗植入的老年人讲明有关的过程以及术后的效果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使听障者抱有正确的期望值。听障者通常最关心几个问题:
① 通过手术听觉察觉能力能否得到改善;
② 与使用助听器相比,言语理解能力能否得到提高;
③ 与继续使用助听器相比,使用耳蜗后,言语和语言技能能否得到更大的改善。
由于人工耳蜗其昂贵的价格,许多人都望而却步。所以决定植入的本人及其家人都希望它能带来很大的帮助,甚至有些人试图想像听力正常人一样自如地与人交流。这种过高的期望值会导致很坏的结果。要知道,人工耳蜗的术后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人工耳蜗手术不光要靠医学专家、康复老师、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更要靠听障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积极态度和科学训练,才会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所以,正确的期望值+术前的评估+成功的手术+术后科学的康复训练=成功!
2. 配合医生调机,学会辨别平衡

术后开机是指听力学专业人员为人工耳蜗术后听障者安装人工耳蜗体外设备并对人工耳蜗系统进行的调试。开机时间一般为术后一个月左右。开机后的一个月内,每周调试一次,共4次。随着听觉系统对重新获得的听觉刺激的逐渐适应和调整,以及内植电极组与内耳组织的相互作用,语言处理器的参数要经过不断的调整以适应个体的需要。根据植入者使用的效果,改为每两周或每月调试一次,共2~3次。随后为每3个月调试一次,共2~3次。最后听障者应每半年至一年到专业机构调试一次。
如果听障者存在明显的语言交流障碍,则最初要求其对“声刺激”做出正确反应,与医生达到比较好的配合就非常重要。医生与家属密切合作,首先由医师向家属交代每一环节的工作目的,再由家属复述表达出来,如果正确无误,则通过家属以听障者能明白的语言传达;如果家属表达错误,则由医师重新进行辅导,直到家属准确理解各训练步骤和方法。
为了更好的理解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高低以及各频率声音的平衡概念,家属与医生一起为听障者制作简明形象的图片,并利用一切机会对听障者进行听觉训练。随着听障者从人工耳蜗中获得的益处越来越多,听障者自身也增强了利用人工耳蜗重新获得听觉的信心,使听觉训练的配合更为默契,成绩也会有很大提高。
3. 听觉观察训练
听觉观察训练,是在植入者生活中实施构建好的一些活动来发挥人工耳蜗的作用,锻炼其听觉系统处理各种声信号的能力。

患者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均应选取配双耳最佳助听器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重点是听觉感知的训练。视觉训练只是辅助训练,为防止训练失败时使用,刚开始训练时,若患者不能利用听觉信息进行言语特征的辨别,我们可辅以视觉训练。
康复训练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它根据患者的感知能力划分成不同的等级。最初使用分类训练材料,训练患者使用易识别的言语特征如时间和强度信息。若患者掌握了以上的内容,我们可着重在言语共振峰方面对患者进行训练。综合训练材料结合使用,可使用者学会将言语特征信息结合起来形成连续的言语。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听觉“干扰”的方式来激发听觉言语技巧的生成。这种干扰包括进行想要的声信号以外的听觉刺激,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这种用于干扰的刺激信号必须进行严格的选择。对于初期使用人工耳蜗而言,由于要求听障者在没有听到任何声音时也能做出可靠反应,因此干扰信号选为安静,即不给刺激信号。这种技巧对于得到精确阈值和学会报告设备的故障是十分重要的。
给出干扰信号刺激的主要目的,是要人工耳蜗佩戴者认识到自然界中大多数声音实在没有任何预告的情况下出现的;也可能有些确定的听觉信息实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的,如呼喊听障者的名字等。本阶段完成了注意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听觉察觉训练。
影响因素
成年听觉言语训练成功与否与多种因素有关,对于存在特殊问题的老年人而言,在进行全面交流的训练过程中,其家属所做出的巨大支持与配合尤为重要。听障者自身特性、智力水平和个体性情等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康复的效果。研究表明,康复过程中影响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成年心理问题。
进入成年期后,机体生理功能衰退的同时亦存在着成年心理活动的相应变化,主要取决于成年自身躯体变化及所处环境,以及不同年龄、家庭职业和文化背景等。针对成年期发生的这些变化在进行各项康复医疗行为时.必须首先对听障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说,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和早日康复的信心。
老年人的康复在目前大部分尚需要通过其者家属合作实施,通过对家属们的专业和心理教育,使他们获得有关人工耳蜗的基础知识,端正其对耳蜗佩戴者康复所持的态度,为听障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成年听障者使用人工耳蜗后可以提高其听觉能力,增加社会交往的信心,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术后听觉言语康复也是成年神经科学康复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涉及的康复技术和理论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家属和专业人员密切配合,共同综合制订长期而周密的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