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婴幼儿确诊后,对家长和专业人员来说,最优先的任务就是取得完整可靠的分耳分频听力阈值,选配合适的助听辅具,同时让孩子稳定配戴。随后尽早进入康复课程,让大脑得到持续的听觉刺激,以发展听能和口语技巧。早期口语康复课程中的重要方法强调以听能为主、以听能为优先,尽量减少听障儿童依赖视觉线索的习惯。
因此,听觉口语教学法(AVT)在传统上有个很常用的遮口法(hand cue)技巧,就是在听障儿童看着大人的嘴型时,听觉口语师或家长用手遮住嘴巴,让孩子无法读唇,用这样的方式训练听障儿童专心听,加强听的技巧。有时听觉口语师也会使用玩具、书或其它物品取代手遮住嘴巴。遮口法也可作为轮替或仿说的提示手势,引导听障儿童模仿大人的发音,或在教学活动中提示其“轮到他说话了”。
曾经有学者比喻,眼科医师会用眼罩矫正弱视,遮住视力较好的眼睛,加强较弱眼睛的视力。遮口法阻断视觉线索,目的是为了加强听觉感官的能力。但是,许多没有受过完整听觉口语教学法训练的人员或家长可能会过度使用遮口法,在听障儿童没有注视大人嘴型时,经常使用。当听障儿童建立起“注意听”的习惯后,就不需要再使用遮口法了。
目前,遮口法已不是听觉口语教学法所推荐使用的技巧,可能有以下原因:(1)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使得听障儿童进入早期康复的年龄大幅下降,许多听障儿童在还没习惯依赖视觉的时候,就已开始配戴助听辅具,所以注意听的习惯建立得很早。(2)遮口在一般的社交互动上并不自然,有可能会影响儿童学习正常自然的社交互动手势与动作。(3)遮口会扭曲语音讯号,尤其对4000 Hz以上的高频音影响较大,从而影响语音清晰度。(4) 因为阻碍了口部肌肉运动的提示,进一步影响儿童学习发音的技巧。因此,目前取代遮口法,强调以听能为优先的听觉口语教学策略以视觉牵引技术(VDT)为主,利用视觉牵引物转移听障儿童“读”说话者嘴型和脸部动作的注意力。听觉口语师或家长可以用手势指示、动作、口语,将听障儿童的注意力转移到玩具、书本或身边的物品,与孩子建立起共同注意力后继续互动,或是通过自然的动作,让孩子不再注视说话者的嘴型。
家长和专业人员在进行视觉牵引技术训练时,可以使用以下策略。
(1) 手势动作转移
我们想要让孩子认识天空的云,在说出关键词汇“云”之前,可朝向窗户或是用手指向天空说:“你看!那里有云!有云在飘!”这时,就能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外面的天空,而不是说话者的嘴型。
(2) 利用其它替代物品转移视线
在输入词汇“火车”时,可以先将铁轨拿出来说“听!火车要来啰!轨道上的火车呢?火车要在轨道上跑哦!”当孩子视线转移到轨道时,就可以说出“火车来了!”
(3) 对着另外一个对象说话
在进行动词相关教学时,可对着另外一个人或是对着玩偶说话。例如,对着旁边的小兔子说:“我们要来吃饭啰!放碗里面吃饭!”这样就能将孩子的注意力从嘴型而转移到兔子玩偶上。
(4) 微妙的姿势转换
除了利用手势动作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外,我们也可以使用微妙的姿势转换,使孩子发现“读”说话者的脸部变得更加困难,例如:坐在孩子的斜后方、身体稍微倾斜角度,或是坐在孩子的后方,让孩子不容易注视。如陪伴孩子共读绘本,可坐在孩子后方双手圈住孩子,阅读绘本内容时,还能通过手势指示引导孩子看书本而不是注意说话者的嘴型,同时又能靠近孩子的优耳,使其更注意听而不依赖嘴型。
除了视觉牵引技术外,听觉口语师也会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用语言和动作提示,建立注意听的习惯,例如当有声音出现时,暂停原本的动作和口语、露出惊讶的表情,并指着耳朵说“听听!”或“我听到了!”或是在教学活动中,说出指导语之前,先指着耳朵提示儿童注意听。
给听障儿童的声音必须是有意义的,因为大脑会慢慢地忽略没有意义的声音。尤其在听障儿童刚开始配戴听觉辅具时,家长想确定辅具是否有效,常常会在孩子专心玩游戏时,从背后叫他的名字,测试孩子是否听到声音。但是叫了孩子的名字、孩子转头回应后,却没有给他任何增强或回馈。如此测试几次之后,孩子往往就不再对自己的名字做出反应了。
因此,建议家长在生活情境中,自然地观察听觉辅具的效果。例如,想给孩子看某个新奇的事物时,叫他过来一起看,或是当孩子看到一个感兴趣的玩具时,父母用适合孩子程度的话语描述那个玩具。类似上述情境,让听障儿童一次又一次地累积听声音的经验、感受听到语音的乐趣与意义,再搭配VDT和其它强调以听觉为优先的策略,就能建立听障儿童听的习惯,进而顺利学习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