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往往会注重身体上的健康而忽略了听力健康的重要性,不了解听力问题可能引发的危害。
听力有损失,大脑需把更多精力聚焦在聆听上,需更努力地破译听到的声音,使交流变得更艰难。出现听力损失后,如不及时治疗,则患痴呆症的风险更高。一项研究表明,会比普通人患痴呆症的风险高出5倍。此外,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抑郁,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变得依赖他人。
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听力辅助设备是弥补听力障碍的设备,很多人觉得戴助听器难看,拒绝主动佩戴它。
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吴玮表示,公众对听力辅助设备的认知有待提高,其实戴助听器就像戴眼镜一样,既方便,又能极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
耳朵听不到比眼睛看不见更可怕
据吴玮介绍,人的认知能力中,听觉有时会比视觉更重要。
“听力受损时,患者可能听不到开水烧开的警报声、听不到马路上车辆过往的声音等。长时间听力下降,这类患者还会存在言语辨识能力下降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听障患者在日常交流中出现‘听到声音却听不懂’的情况,大脑的处理能力也会因此下降。在这方面,视力下降的影响不会这么严重。另外,对于儿童来说,听力受损还会限制其语言发展和信息的获取。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正,对语言认知能力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吴玮说,就像视力下降要戴眼镜一样,听力下降也需要助听器进行矫正,并且同样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什么情况下需要戴助听器
听力有问题需要戴助听器,这已经是常识,但到什么程度才需要佩戴助听器呢?
吴玮表示,听力受损程度的不同决定了患者是否需要助听器,以及是否需要人工耳蜗。
“一般情况下,听力损失了25分贝就会出现交流困难的情况。这时,就可以考虑佩戴助听器辅助听力了。理论上来说,不论单侧还是双侧听力减退,无论是传导性还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只要听力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影响语言发育,并且不能经药物或手术方法加以矫正,都是需要佩戴助听器的。”吴玮告诉记者,大部分听力损失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长时间听力缓慢下降的结果,此类患者一般存在言语识辨能力下降的问题。此时,可以通过坚持佩戴助听器,来提高其语言分辨能力。
“通过长时间地佩戴助听器,语言分辨率会逐渐加强,但是具体改善的程度,需要配合合理、耐心的适应过程。其结果也会因人而异,听障患者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坚持每天佩戴助听器。”吴玮提醒道,助听器只是声音的放大器,本身并不具备分析、转化的功能。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助听器进行适配。
助听器选择有门道
对于助听器的选择,国家三级助听器验配师郭先生表示,这里面的讲究有很多。
“就像配眼镜一样,助听器也需要进行一对一的匹配。验配师会在检查完毕后详细地与患者沟通,并制定详细的助听康复方案,并根据情况推荐几个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设备进行试听,根据反馈进一步确定型号。”郭先生表示,如果从头到尾都在试听同一个品牌的产品,那么患者很可能跳进陷阱。“试听同一个品牌不代表这是欺骗,但患者一定要确定效果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很多时候,并不是越贵的设备最适合自己”。
郭先生告诉记者,负责任的验配师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会因为助听器的外观、佩戴方式以及种类等,一味听从患者的要求。有些情况不适合隐蔽式设备,有些则不适合太便宜的机型,这是验配师是否负责任的检验标准。
选助听器不能任性
据郭先生介绍,助听器的样式分为耳背机(BTE)、耳道式(ITC)、深耳道式(CIC)、完全隐蔽耳道式(IIC),还有最近欧美流行的受话器外置式(RIC)。
耳背式(BTE)
优点:功能齐全,价格在同型号内相对经济实惠,需要搭配耳模使用,适合各种常见听力情况。
缺点:外露明显,对外观有要求的人难以接受
耳道式(ITC)
优点:较为隐蔽,功能相对齐全
缺点:同型号价格稍高,对于手指不灵活的老人不太实用,相比耳背式电池续航时间较短,适用人群受限,须听从验配师建议
深耳道式(CIC)
优点:相对耳道式(ITC)外露更小,适合对外观有要求,听力低于中重度损失的人群
缺点:只有单麦克风,声音位置识别受限
完全隐蔽耳道式(IIC)
优点:外观几乎看不到,适合对外观有极高要求的人群,
缺点:价格在同系列中最贵,单麦克风,不支持蓝牙,对耳道的粗细和听力轻重有要求
受话器外置式(RIC)
优点:较为隐蔽,功能齐全,针对陡降型听力的堵耳效应降为最低。
缺点:连接线容易损坏
“助听器验配中心经常用到的词有通道、平台、智能自动识别环境等。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但助听器的范围一般在150HZ-6000HZ,始终与真实听力有差距。厂家会把助听器的频宽分为几份,被称为‘通道’,通道数越多,听力匹配程度越高,价格也会提高。一般患者使用6通道就足够了。”郭先生介绍道,平台表示各品牌产品处理声音的技术水平,级数越高,声音失真越小,降噪能力越强,清晰度越高。双麦克风的助听器一般会有识别环境的功能,最多能够识别9种环境(大声、言语噪音等),老年人对此需求较高,一般要在4种以上。“有的双耳听力障碍患者会选择只佩戴一侧的助听器,但90%的人会有不满意的反馈。有时候我会告诉他们:别任性,听我的”。
听力受损严重才需要人工耳蜗
今年1月初,一则“寻找人工耳蜗”的消息被网友纷纷转发,并一度引起热议。其中,“价值20万”“需要做手术”等字眼让人们无法忽视人工耳蜗的存在。有网友提出疑问,自己的听力不太好,是不是也需要开刀植入人工耳蜗呢?与助听器又有何区别呢?
吴玮介绍道,助听器与人工耳蜗都属于助听设备,都是通过特殊的电子线路,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患者听力。与助听器放大声音的原理不同的是,人工耳蜗位于耳蜗内,对功能尚完好的听神经施加脉冲电刺激,使患者重拾声音。它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失聪人群的听觉功能。
“只有极重度听力患者,助听器已经无法改善听力时才需要人工耳蜗。佩戴人工耳蜗后,语后聋者要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而语前聋者(小儿)则要经过2-3年的语言康复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吴玮说。
听力辅助设备还有这些
吴玮告诉记者,为适应不同病患的需求,除了以上两种设备外,还有以下四种:
1、中耳植入式助听设备——振动声桥,振动声桥是通过植入体接收到外界的信号令传感器振动,这种机械振动传入内耳,就能让患者听到清晰而自然的声音。
2、骨锚式助听器,骨锚式助听器是利用自身的颅骨传导声音原理,将声音绕过外耳或中耳听力障碍部位,通过骨头直接发送到耳朵的听力部位,产生清晰声音。
3、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声电联合刺激,通俗说就是人工耳蜗加上助听器,其原理是利用短电极,只刺激耳蜗底转部分的听觉神经纤维,耳蜗顶部并没有电极刺激,避免常规人工耳蜗植入对相对完好耳蜗顶部的毛细胞造成损伤,可保留低频听力,提高术后言语识别率及真实感。助听器的出声孔被堵塞怎么办?
4、听觉脑干植入,主要适合双侧听神经瘤或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切除后、耳蜗骨化或听神经发育不全等患者。听觉脑干植入术中准确定位并将电极放于耳蜗核表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保护耳朵“治未病”
为了降低人们听力损失的风险,吴玮主任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
1、避免各种噪音。
2、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内耳听神经缺氧,导致突发性耳聋。
3、避免乱挖耳朵。引起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4、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及其衍生物等,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
5、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等。
6、少吃高脂肪食物。胆固醇浓度过高会造成血管壁粥样硬化,使得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耳聋。
7、积极医治感冒。感冒能影响耳咽管(从咽部到中耳腔的管道)的通气程度。另外,擤鼻涕过度用力会使病菌进入中耳腔,易引起中耳化脓感染。
8、避免长时间使用“随身听”。高音量会对听觉器官造成疲劳、损伤,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9、耳聋基因检测。从优生优育的角度,育龄期的夫妻有意愿的话,可前往专业机构进行耳聋基因检测,提早预防听力损失。
推荐阅读:助听器不会“越戴越聋”的?还能保护残余听力
听觉有道助听器行业网:http://www.hearway.cn/
文章发布于2019年4月7日 星期天
上午9:4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