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音平均听阈PTA:500Hz、1000Hz、2000Hz三个频率点在决定语言可懂度的重要性中占70%,是衡量听觉功能的关键范围。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采用500Hz、1000Hz、2000Hz这三个频率点听力损失的平均值,作为划分听力下降等级的依据。
听力损失程度划分
除了上述常用的听力损失程分类方法之外,近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用于儿童的分类方法,被许多听力专业机构采用。它根据500、1000、2000和4000Hz的平均听力失将听损程度分成4个等级:26~40dB为轻度,41~60dB为中度,61~80为重度,大于80为极重度。
听力学家可以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了解某弱听人士能够听到的言语信号能量,从而可以估算其言语分辨的能力。该评估项目被称之为清晰度指数AI。最初的清晰度指数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如今已经被Clark,Killion,Mueller,Pavlovic和Humes等听力专家简化成在AI点分布图上画出弱听人士听阈曲线,该听力图上总共有100个点,根据对言语清晰度贡献的不同,各个频率上点的分布密度也不同,在中高频区域,点的密度大,意味着这部分声音对言语清晰度比其它频率的声音更重要。描记听力图后,计算听阈曲线下面的点数,得到的数值代表距离声源1~2米,该弱听人士能够听到的正常交流声强级的言语信号能量之百分比。例如,某弱听人士听阈曲线下有40个点,即AI=0.40,表示在正常交流强度水平,大约有40%的言语信号应该能够被该弱听人士听到。因为AI反映的是正常言语级的分辨得分(大约50dBHL),一般来说,AI值越小,听觉残疾程度就越重。AI点分布图可以作为很有用的咨询工具,向弱听人士解释听力损失对言语理解造成的影响,还可以比较助听前后的听力级。
AI点分布图
用来计算清晰度指数,落在弱听人士残余听力动态范围内的点的数量代表他能听到言语信号的百分比。
清晰度指数(AI)是二十世纪40年代由贝尔实验室开创研究和发展的,由于它并未考虑到混响的影响,因此衍和出基于同一基本原理的其它对言语理解度的机械算法,其中包括言语传送指数(Speech Transmission Index,STI),高速言语传送指数(Rapid Speech Transmission Index, RASTI),还有目前常见言语理解指数(Speech Intelligibility Index,SII)。SII值介于0(完全不理解)到1(100%理解)之间,它考虑了混响、噪音和失真等因素,运算方法更为复杂,对计算工具的要求也更高,在符合条件的测试情况下能够得到十分准确地结果,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仍然会出现误差,比如当测试环境有回声时,结果将产生明显的偏差。现在已经有SII专业计算软件供临床试用。在SII广泛使用之前,AI数点数法仍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评估患者言语清晰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