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遇到过很多关于助听器补偿方面的问题:
“孩子能听到我和他说话的声音了吗?”
“能听清小朋友在和他说什么吗?树上小鸟在叫他听到了吗?”
“现在孩子听到的效果是最好了吗?”
“香蕉图调到最合适的位置了吗?”
“助听听阈是不是越高越好?”
毫无疑问,助听器可以帮助听损朋友听到更多声音,但是助听器究竟把声音补偿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呢?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疑问,却从来就很少有人详细讨论。原因有很多,每个人的听力情况、身体状况和听力需求不同,佩戴的助听器品牌和型号也不同,因此想要找到统一标准来衡量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在一个人身上适用的标准,放到其他人身上就不合适了。
不过,虽然难以总结什么样的补偿结果是最好的,但我们可以明确指出什么样的结果是不好的,通过规避不好的结果,就可以尽量最优化助听器的效果。
在讨论助听器补偿效果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与助听器效果补偿有关的知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助听器的效果。
什么是助听器的补偿呢?其实就是助听器对声音的放大,有些听力师喜欢用“增益”来描述,其实就是让使用者听到原本听不到的声音。
目前几乎所有听力师调试助听器的第一步都是使用“验配公式”来初始化助听器,这些验配公式来自于权威听力学研究所或助听器厂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听力情况计算出理论上最适合他/她的听力补偿。这些“验配公式”侧重点不同,适应人群也不同,有些类似于处方药(所以也被称为“处方公式”),应该由听力师根据情况来决定使用哪一种。有些听力师认为助听器的补偿与“验配公式”理论值相同就代表了助听器达到了最佳效果,这种见解有其道理,但往往脱离了实际。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效果评估方法是“助听听阈评估”,其意义在于直观地反映出助听器佩戴者能够听到的最小声音。除此之外,用于评估助听器效果的方法还有真耳分析和问卷评估,其作用与助听听阈评估类似。
不论是哪种效果评估的方法,都是供听力师调试助听器的一种参考,当佩戴者拥有比较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对声音的认知时,他/她自身反馈的重要性和参考性是最高的。所以,在为成年人调试助听器时听力师会更重视其自身的反映,而验配儿童的助听器时,就需要用到更多的评估方法、更专业的知识、更好的服务态度。
鉴于上述多个原因,本文主要讨论儿童的助听器补偿效果,对成年人的情况暂时不作出分析
谈到助听器的补偿效果,我们就一定要认识香蕉图。
下面这幅图横坐标是频率,从左到右表示频率由低到高;纵坐标是听力级,从上到下可以简单理解为声音由小到大。图中显示了健听人语言信息和一般环境声音的分布情况。
图中阴影区域覆盖了所有的健听人的语言信息,因为其形似香蕉,所以通常被简称为“香蕉图”。(PS:在香蕉图内只是一个范围的概念,而孩子们的家长往往会希望得到更具体的目标。)
在认识了香蕉图之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助听器的增益究竟是怎么回事。
助听器将小声放大给使用者听,而助听器的放大能力就是我们所谓的“增益”。
助听器是一种电子设备,自然就有仪器的功能限制,目前从助听器的性能上来讲,1kHz的最大增益可以达到85dBSPL左右,也极可能是助听器的最大增益,而4kHz的最大增益一般不会超过60dBSPL,很多助听器在4kHz处的最大增益才50dBSPL左右,也就是说,频率越高助听器的最大增益就越低。
因为助听器有其极限的补偿能力,所以当听力损失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助听听阈的一些点是无法落在香蕉图里的。
所以,助听器的补偿效果不仅和助听器有关,和孩子的残余听力情况也是有关系的。
●中度和重度听力损失(平均听力损失41dBHL至80dBHL)
对中度和重度的听力损失,如果要求助听听阈的结果落在香蕉图内,需要的增益大概在10dBSPL和60dBSPL之间,这样的增益是主流助听器都可以提供的,本着听到声音越多越好的原则,全频率的补偿结果达到香蕉图的中等偏上是比较理想的。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的听力损失在41dBHL至80dBHL之间,戴上助听器之后的助听听阈结果比较理想的结果是全频率都在30dBHL左右。
●极重度听力损失(平均听力损失超过80dBHL)
当平均听力损失超过80dBHL后,在一些中高频的频率点,由于助听器最大增益的限制,助听听阈的结果将不能保持在30dBHL,会随着使用者的听力下降而下降,甚至跌出香蕉图。
以4kHz为例,绝大部分助听器在该频率点的最大增益都在50dBSPL左右,当使用者的听力在80dBHL以下时,即使助听器在该频率满档工作也无法保证补偿结果是30dBHL,当使用者听力下降到100dBHL以下时,补偿结果通常都会跌出香蕉图。
这种情况在3kHz处也偶尔出现。
不只是极重度听力损失,只要是中高频特别差的听力情况,都会遇到上述的问题。
(对于近些年出现的移频功能,将高频声音转换为较低频率声音,可以有效地提高助听听阈的结果,但会比较明显地改变声音质量,而且缺乏权威研究证明其对学习语言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此不做讨论)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中高频某些频率助听听阈的结果并没有落在香蕉图范围内,也已经是助听器最好的补偿效果了,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听力补偿,更换助听器的意义已经不大了,还是植入耳蜗更好。
●轻度听力损失(平均听力损失26dBHL至40dBHL)
助听听阈超过香蕉图上限会不会更好?
落在香蕉图中,也只是接近了健听人的听力情况,那如果助听听阈在香蕉图之上,不就可以听得像健听人一样了吗?
这其实是很多家长的想法。
但有些事情过犹不及。
助听听阈评估采用小儿行为测听的方法,但是孩子由于智力发育等多方面的原因,还没办法给出非常准确的反应,所以助听听阈的结果往往比孩子实际的佩戴效果差,助听听阈若在香蕉图之上,有可能代表孩子实际的佩戴效果比显示得更高。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噪声,健听人的耳朵拥有非常出色的处理噪声的能力,所以即使在较杂乱的环境下也能有效地聆听(太乱是肯定听不清的)。但是助听器处理噪声的能力相较于健康人耳来讲还是要差很多。若助听器的补偿过高,外界的噪声就会干扰使用者聆听。
除此之外,助听器作为一个电子仪器,其自身也有噪声。这种噪声会随着助听器的增益而增大,当助听听阈在香蕉图之上时,孩子很有可能听到助听器的噪声,与外界噪声混合在一起,这将会大大提升聆听的难度,并且还可能导致孩子不舒服,甚至拒绝佩戴助听器。
助听听阈评估虽然是评估助听器效果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听力师调试孩子助听器的一项重要参考,但它只能说明孩子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却无法反映孩子学习语言的结果如何。
所以在重视助听器效果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去重视孩子的康复和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才是王道。
切记,助听器补偿要遵从科学,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