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婴儿被听力检查报告评定为指标异常,其父母会发出疑问:“我们家族没有听力障碍史,孕期内妈妈也很少用药,为什么婴儿听力有问题,以后该怎么办?”
面对此类情况,专家建议,父母如果对诊断结果有疑问,一定要找一个对小儿听力学比较精通的医生,对检查结果进行解释。确定了听力损失的孩子,父母不为其实施任何干预措施,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
两次检查均异常,基本确诊听力障碍
“孩子的听力筛查没过关,多数家长都难于接受,表现为或认为诊断不正确,或发怒,或悲伤、混乱,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反应。”专家指出,众多的医学研究已表明,当婴儿的听力损失比较轻,或者只存在单耳听力损失状况,父母依靠主观观察是很难发现的。如果家长自认为孩子听力没事,不带孩子进行定期复查,不为孩子实施任何的干预措施,将影响婴幼儿日后学习语言,造成更麻烦的后果。
专家解释说,两次听力检查的诊断性结果均显示异常,多数可以确定婴幼儿存在听力障碍。如果确诊孩子有听力障碍,首先,父母和家人应冷静下来、接受事实,然后考虑应该怎么办,而不是奔波于不同医院,进行反复多次、耽误孩子、浪费金钱的听力检查。
专家建议说,得知婴幼儿有“听力障碍”后,父母和家人都需要进行一些听力学知识的学习。家人要了解孩子的听力损失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知晓性质(传导性、感音性、混合性),确定部位(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最后,家人需要了解听力障碍的治疗、干预、康复训练方法。
干预越早越好,确保有效康复
“只有当婴幼儿的家人都能接受事实后,才能为孩子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奠定基础。”专家指出,听力障碍的治疗和干预,不外乎有药物、手术、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等手段,主要是让婴幼儿的听力得到改善,得到声音放大。哪个方法更合适,具体怎么办,需要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来选用。
专家表示,对于传导性听力损失,属于中耳积液者,首先观察到第二次检查(出生后6 个月内),确定积液吸收或排除不好的,可以考虑用药物促进积液吸收或排除。属于外中耳畸形的孩子,如果是单耳,需要每年复查听力,待到10岁左右选择外中耳重建手术。如果是双侧外耳道闭锁,建议在6个月内佩戴骨导助听器,帮助宝宝提高听力学会说话,手术年龄一般在5—6岁以后。
获悉,对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孩子,属于重度或极重度的,建议3个月即可开始佩戴助听器,培养其听觉的察觉和感知能力,再进行言语康复训练。确诊为中度听力损失的,6个月需要开始佩戴助听器。
专家指出,佩戴助听器的婴幼儿,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听力。对于康复训练效果欠佳的重度或极重度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建议10个月左右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继续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