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上海残联,融媒体编辑部
今年8月11日,复旦大学0001号录取通知书被送到了一位哲学系新生手中。你知道吗?收到复旦大学第0068号录取通知书的同样是一位报考哲学系的考生,他叫赵奕量,是一位听障人士,凭借着585分的优异成绩,被复旦大学所录取。
▲赵奕量参加上海中学毕业典礼
在上海市聋儿康复中心,我们见到了这位18岁的少年。面对面交谈时,赵奕量阳光的笑容颇具感染力,他的普通话字正腔圆、清晰有力,还带着一股播音主持的腔调。如果不仔细观察,甚至都不会发现他的双耳佩戴了一对小巧别致的助听器。
阔别多时,再次走进聋儿康复中心,这一次,赵奕量和家人是带着喜悦而来的,他们还为中心送来了一面锦旗,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因为这里是赵奕量梦想启航的地方,也是崭新人生重新开始的地方。
▲赵奕量和家人为康复中心送来了一面锦旗
在母亲董娅雯的眼里,儿子是“幸运的”。
2002年是上海开始对新生婴儿开展听力筛查的第一年。赵奕量也正好在这一年出生,出生后不久,即被筛查出听力障碍,但是赵奕量的家人并未放弃,他们不断寻医,为他适配最好的助听器,并选择在上海市聋儿康复中心进行语言康复。
事实证明,赵奕量确实是“幸运的”。戴上助听器后,赵奕量很快能发出声音,而且当天下午就学会了叫“爸爸”,这让全家人一下子看到了希望。
▲小时候的赵奕量
就这样,年仅7个月左右的小奕量成了中心当时所招收学生中年龄最小的孩子,中心为他量身定制了整套康复课程,比如“81种声音”,还专门配备了生活老师照料他。至此开始,奶奶就时常带着赵奕量乘坐公交车,往返于康复中心和家之间,康复频率也从一开始的每周一次增加到一周五天,慢慢地收到了良好的康复效果,到4周岁时,赵奕量就已经拿到了《语言合格证书》,意味着可以去普通幼儿园上课了。
从小在爱与温暖中成长起来的赵奕量,成绩十分优异,董娅雯说,“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孩子的学习习惯一直都非常好,根本不用家长操心,学习成绩也经常都是名列前矛的。”
▲赵奕量
也因此,赵奕量拥有了一定的业余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初中开始他就在电子书阅读器上大量阅读国内优秀的哲学书籍,随后,又开始涉猎西方哲学,尼采、叔本华、柏拉图等人的著作都是赵奕量的书单。因为对二战历史感兴趣,喜欢翻阅相关书籍,又开始了自学德语之路。在不耽误课业的情况下,赵奕量还学习钢琴、参加艺术班、自己动手做手工,平时最大的爱好便是踢足球,能在球场上和同学们一起拼抢竞技是他最大的乐趣。
2017年夏天,赵奕量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上海中学”。赵奕量回忆,课业紧张的高中时期,学业压力非常大,经常会学习到大半夜。
▲赵奕量参加上海中学毕业典礼
因为佩戴助听器的缘故,赵奕量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也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比如在嘈杂的环境下,或者空旷的地方,信息接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听到的声音通常是断断续续、不完整不清晰的。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每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赵奕量都会事先跟老师进行沟通,把座位调到第一排,这样就可以离老师更近一点,听得更清楚一些。他还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时常暗自努力,除了最大程度的吸收课堂内容,还靠着PPT课件自学,碰到疑惑的地方就请教老师,或者通过与同学交流探讨等方式进行弥补。
在自身努力拼搏的同时,赵奕量也感受到了来自国家、社会的关爱。在高考的时候他还享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便利政策。
为了让残疾考生平等地参加考试,教育部、中国残联曾联合发文,专门针对残疾考生出台了“合理便利”的政策。残疾考生可根据各自不同的残疾情况和需要,申请一种或几种的合理便利。比如盲人可以使用盲文试卷、肢残人士可以使用轮椅,等等。而作为听障人士,赵奕量则可以申请“免除外语听力考试”,这样的关怀让赵奕量很感动。
“我现在的生活和普通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今后无论做什么,最终的目标都是要帮助那些帮助过我的人,甚至那些没有帮助过我的人,我将尽我所能回报社会。”赵奕量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