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天,大家的朋友圈被川航机长的迫降事件刷屏了吧。
川航一架飞往拉萨的航班,在9000米高空,玻璃忽然爆碎,飞机失控。机长刘传建沉着应对,最终化解险情,成功备降成都机场。
机长在这个突发事件中体现出的专业素养,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有意思的是,我们还发现了很多与“听”有关的知识……
1. "在驾驶舱中,噪音极大,什么也听不见"
在驾驶舱,挡风玻璃忽然爆裂,“轰!”的一声巨响,仪盘表被掀开,周围出现了极大的噪音……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机长多次提及一个词,噪音。
也许很多人都不明白,那个时候噪音大,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噪音主要是指风噪,我们平时在大风时候,也会听到耳边有呼呼的声音。
在极速之下,飞机风噪声远超120dB,噪声太大,根本什么都听不见,无法建立无线电通信连接,机长只能够“盲飞”……
2. "突然的失压对耳膜造成很大的伤害"
这里的耳膜,是指耳朵的鼓膜。
鼓膜是一层有弹性的灰白色半透明的薄膜,能够接受空气的振动。而突然的压力变化,可能对鼓膜的损害极大,人会感觉耳朵像是炸裂了一样。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飞机起飞、降落时,气压会逐渐减小或增大,导致耳内与耳外的气压不平衡,出现耳鸣、耳闷、耳胀、疼痛的情况,这被称为“航空性中耳炎”,一般可以通过做吞咽、说话或者打哈欠动作来缓解。
但在这次飞机事件中,耳朵承受着多么大的压力,可能只有当事人才能感受到了。
另外,因为各种原因,鼓膜是有可能穿孔的,鼓膜穿孔会对听力产生影响,但并不意味着会耳聋。
3. "我要我的副驾驶耳朵治好!"
在经受了极大噪音和严重失压之后,机长和副驾驶员的耳朵有没有出现问题呢?
这个问题并不仅仅我们在担心,川航的领导也曾因此而担忧。
飞机副驾驶员徐瑞辰称,“当时耳朵是受伤了,现在已经缓过来,对听力没有影响。”
为什么他们会如此重视听力问题?遇到这么大的噪音,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大量听毛细胞的死亡,造成听力损伤,甚至可能会失去听力。
所以,两位飞行人员经过检查,身体无碍,尤其听力正常,实属万幸。
4. "请相信我们,我们有信心,
有能力带大家迫降到地面"
在等待备降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慌了,很多乘客都在哭,有人吓晕了,有人吓吐了,但没有乱走的。
乘务员在广播上大声说:“请相信我们,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带大家迫降到地面。”
听到这样的话,不少人得到了心灵抚慰,有个希望,有个寄托,有个期待,总比没有强。
这就是声音和语言的力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点赞航机组的同时,我们也要追问飞机出事的原因,相信公众和川航也很清楚这一点,调查还在进行,我们等待真相。
毕竟,抛开力挽狂澜,我们更想要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