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声导抗的诞生
声导抗的诞生,我们需要感谢四位同行,他们将其推向了世界前沿。20世纪60年代,丹麦研究员Knud Terkildsen 和 K.A. Thomsen,和一个在丹麦工作的德国人Otto Metz,负责马德森公司在哥本哈根设计的第一座机电阻抗电桥的最终开发。
Metz建立了第一个实用的中耳反射客观检测装置。
随即,Terkildsen 和 Thomsen 开发了Madsen Z0 60,进而又开发了Z0 70阻抗电桥,使中耳状态的常规临床检测成为可能。
瑞典的Gunnar Liden后来描述了三种基本的鼓室形状。
多年来,声导抗在听力诊断上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1968:Barry Elpern的故事
上个世纪60年代,Barry Elpern在芝加哥大学学习听力学。暴风雪中,他开车回家,陷入雪里,不得不走回家。
这对他影响非常大,他问自己“这种生活是我想要的吗?”回到家,他向家人宣布他们要搬去亚利桑那州。
后来,他们又搬去了菲尼克斯。但这里没有听力学的工作。
当时,有一家小公司正设计一种更好的助听器。为了维持营业,他们准备出售不再需要的实验辅助设备,他们找来了专业的Barry来运营,以确保运作顺畅。
但美国语言听力协会(ASHA)已经颁布法令,如果金钱易手属于违规。他们宣布Barry已不再是ASHA的成员,Barry失去了他的职业。
很多同行都觉得Barry受到了恶劣对待(事实上他们也身处同样的困境)。一直以来,一些有影响力的听力学家认为ASHA的法令长久阻碍个人听力中心的发展,而个人听力中心是可行的专业医疗康复基础之一。
他们认为Barry被开除出ASHA是不祥之兆,将永远限制这新兴领域的发展。听力学家需要有自己的听力中心,而不需要被ASHA约束。
因为怨声载道,1979年ASHA修改了其规定,为这个领域的发展打开了大门,如今已成为行业支柱之一。
1971:听性脑干反应
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Jewett首次观察到听性脑干反应(ABR)。
他最初在猫的听觉神经区域进行实验,发现信号发射后的10ms内出现了4个波,这简直难以置信。实验转向人体后,他发现了相同的4个波,以及第5个波。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ABR的五个波。
ABR彻底改变了婴幼儿的临床评估。因为它对孩子是醒着还是睡着并无要求,只需要咔嚓一下,通过大脑,那五个波就会出现。听力损失可以在孩子出生3个小时后就能检查出来,而不是3年之后。这真正实现了Marion Downs“早发现”的目标。
1978:耳声发射的出现
1978年,当时在伦敦皇家耳鼻喉医院的英国物理学家大卫·坎普率先证明听觉输入在耳蜗中产生了可以测量和记录的反应。“耳声发射”对听觉诊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筛查婴儿方面。
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声发射是指材料内部迅速释放能量所产生的瞬态弹性波,源自声学。耳声发射,即指这种从外耳道记录的来自耳蜗内的弹性波能量。
在第一版的《耳声发射》中, Ted Glattke and Martin Robinette 强调了其重要性。现在,ABR和耳声发射在检测婴幼儿听力方面有着早期无法想象的准确性。
1994:第一个AuD培训计划
20世纪80年代,第一个AuD培训计划被寄予厚望,但没有人尝试。
无奈之下,美国听力基金会(AFA)用25000元美金,来奖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休斯敦,我(原作者)说服了贝勒医学院的高层,我们的听力学专业很有优势,可以开设AuD学位。
最终,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了AFA奖。在Bobby Alford博士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1994年1月开始了第一个AuD计划,为听力学培养一批批博士级的人才。
(完)
注:本文由听觉有道翻译自James Jerger 《Ten Highlights from the History of Audiology》,原文发表于Hearing Review,略有删减,如有翻译不当之处,感谢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