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助听器的目标是获得适合佩戴者的增益和输出设置。
尽管各个助听器厂家验配软件都提供了各种处方公式以及由处方公式计算出的增益和输出的目标值,但仍有使用者不甚满意,这并不是验配软件、处方公式或者选配流程的问题,而是因为使用者个体因素和聆听环境有所差异。
原因
每一个弱听人士的听力损失时间和程度,其聆听习惯和需求以及对助听器的期望都是不同的。然而,助听器处方公式所提供的增益和输出的目标值是大多数患者的统计平均值。即使经过个体RECD校准,助听器使用者对助听器响度还有可能存在着不满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助听器行业陆续推出“可训练的”和“自我调节的”概念。所谓“可训练的”助听器,是指提供给助听器使用者更喜欢的增益和频率响应。通过使用这些按钮,使用者能调节助听器来适应日常生活中变化的声学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助听器根据环境的声学参数和手动调节控制按钮的信息,其增益和频率响应会自动修改。当数据积累至一定程序,助听器就能完成“训练”,获得使用者在不同情景下的最佳增益需求。
“可训练的”功能亦可称为“学习”功能。
助听器可训练技术基于数据存储技术之上。数据存储实时记录下助听器佩戴者使用助听器的一般状况,包含佩戴时间、程序使用、音量使用以及分析佩戴者生活环境的声学参数等。
虽然数据存储提供了很多患者信息,但仍需要听力学家或助听器验配师专业的分析才能做出进一步精细调试。这个技术仍需要患者多次返回验配中心或医院进行调试,而“可训练”的助听器就能减少患者往返的次数。
举例
进入调试界面,选择“个性化”,其中“数据记录”除记录使用助听器时间外,还可将使用者的程序使用情况及环境使用情况记录下来,其结果可为验配师提供调试方向。
如验配师为佩戴者设置“安静程序”、“噪音程序”程序,在读取助听器时发现,佩戴者使用“安静程序”30%,使用“噪音程序”70%,验配师由此了解到佩戴者噪音环境使用居多,可在进一步询问下对“噪音程序”进行调整,如降噪、方向性麦克风方面的调试。
另一优势为在每个程序中,可记录佩戴者使用环境的情况。佩戴者在安静环境及噪声环境较多,语音环境较少,则验配师可将方向性麦克风系统的等级降低,只开启全向性即可。
“解析”功能为助听器的学习功能,验配师可调节音量学习范围,最大值往上+6dB和最大值往下-6dB指的是佩戴者音量调节的范围只有在此范围内调节时,才被认为是有效的音量调控,会被助听器学习。
进入“设置”——“助听器设置”可调节助听器的压缩及频响,其结果被助听器记录并学习。助听器每天都在“学习”、“分析”使用者每天所处的环境,根据使用者对音量、程序等的调整,自动设置至最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