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声桥,英文名为vibrantsoundbridge,简称VSB。是植入式中耳助听装置中一员,由体外收集声音,通过植入体振动中耳结构,使传至内耳。
顾名思义,是传递声音的桥梁。
发明故事
1994年Geoffrey Ball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一种新型漂浮振子,研发了振动声桥。 有趣的是,他本人就是患有双侧感音神经性听损,也成为了最早一批植入声桥的患者之一。这种有梦想又有实力的人值得我们佩服。
振动声桥又分别于1998 年和2000 年通过欧洲 CE 和美国 FDA认证,并于2010年5月在中国正式上市,目前全球的VSB植入患者已超过一万例。
振动声桥外形
振动声桥包括体外部分和体内植入体
体外部分称为声音处理器,包括麦克风、信号处理器、电池等,依靠磁性依附于耳后。
体内植入部分包括电磁感应接收线圈、内部磁体、调制解调器、导线和核心部分漂浮质量传感器(FMT)。
FMT是整套系统的核心组件,而它的体积比一粒米还要小。固定于中耳结构上,将传入的信号转换为机械能,振动内耳淋巴液,产生听觉。
固定于砧骨柄上的FMT
工作原理
听觉处理器的麦克风收集声音。听觉处理器通过磁体之间的吸力固定于植入体的头皮上,负责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透过皮肤传递到植入体。植入体接收到电信号并将其进一步传递至漂浮质量传感器(FMT)。
FMT将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并直接驱动中耳结构(如:听骨链)使之振动;最后机械振动传至内耳并被大脑感知为声音。
适合什么样的患者
振动声桥的主要适应证为中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损、传导性听损和混合性听损。其实原本VSB只适用于感应神经性听损,直到2006年意大利Colletti 教授等将FMT植入圆窗龛以治疗混合性听损,并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从此振动声桥的适应证扩大至传导性听损和混合性听损患者。
一、感音神经性听损:
①中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损者,气导阈值在图1阴影范围内;
②对助听器效果不满意,或因为医疗原因如外耳道炎、外耳道耵聍、外耳道骨瘤等不能佩戴助听器者;
③鼓室测压正常;
④中耳解剖结构正常;
⑤使用耳机或在最佳助听器状态下,65 dB 时言语理解度> 50%。
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损的听力适合范围
二、传导性听损或混合性听损:
①骨导阈值在图2阴影范围内;
②对助听器效果不满意,或因为医疗原因不能佩戴助听器者;
③骨导阈值稳定;
④无蜗后性病变。
传导性听损、混合性听损的听力适合范围
目前在欧洲和美国,振动声桥植入术正在成为治疗轻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损的常规手段 ,但在我国应用更多的是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 。
不宜植入人群
以下患者不建议植入:
蜗后及中枢病变引起的听损;既往2 年内听力波动> 15 dB;
感音神经性听损患者在最佳助听器状态下,65 dB 时言语理解度< 50%;
传导性听损或混合性听损患者处于中耳炎急性期或中耳腔有渗液等。
振动声桥优点
这种直接驱动听骨链的设计更接近于生理状况下的听觉产生途径,提高了声音的保真度。 同时克服了传统助听器的声反馈、耳道堵塞效应、言语辨别率差等缺点。 对于听力障碍者又多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对于那些不能佩戴传统助听器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振动声桥缺点
振动声桥自身存在一定不足,如价格相对较高,有创植入存在一定手术风险,性能尚待改善,希望未来能见证性能更完美的振动声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