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听见未来,保护听力!
首先,你必须先了解的听力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听力保健!
听觉是怎样产生的?
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中耳具有集音、传音、扩音作用,内耳具有位置觉、平衡觉和感音作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传至内耳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外耳、中耳传至内耳,另一条是通过振动颅骨传至内耳。当内耳感受到声压的变化时,可使内耳耳蜗内的液体流动,基底膜波动使毛细胞与盖膜摩擦,毛细胞兴奋,通过听觉神经可将此生物电变化传向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声音的频率和强度
听觉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听到的声音实际是物体振动后引起的声波。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不同,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振动频率不同。频率是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其单位用赫兹(Hz)来表示。例如:鼓声主频约在250至500Hz(即每秒振动250至500次),属于低频;双音响简声主频约在1000至2000Hz,属于中频;哨子声主频约在3000至4000Hz,属于高频。
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波振动幅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强度越大;振幅越小,强度越小。声音强度单位一般用分贝(dB)表示。例如:夜深人静时,树叶的碰撞声、动物的呼吸声大约20dB声压级;两人正常谈话声约70dB声压级;大声喊叫约85dB声压级;汽车鸣喇叭、火车通过发出的声音约100dB声压级;飞机起飞的声音约120dB声压级。
能听到声音和能听懂语言是一回事吗
能听到声音不一定能听懂语言。人的语言声属于复合音,由低频、中频、高频构成。多数神经性耳聋患者只能感受低频的声音,而不能感受中频和高频的声音,所以只能听到声音,却听不清在说什么。必须依据听力损失情况,配备合适的助听设备并定期进行调试才能解决“听清楚”的问题。对于听力障碍儿童,还要进行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才能听懂语言。
世界卫生组织对听力障碍的分级
刚能引起人耳听觉反应的最小声音刺激量,称为听阈。将各频率的听阈以线段连接,形成听阈曲线。依据500Hz、1000Hz、2000Hz、4000Hz听阈之和除以4获得的dB数判定听力损失程度,按国际标准,小于等于25dB属于正常的听力。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听力障碍患者依其听力损失程度分为4级:26-40dBHL为轻度听力损失;41-60dBHL为中度听力损失;61-80dBHL为重度听力损失;大于80dBHL为极重度听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