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13年助听器验配师,我是越做越喜欢,越来越发现这是一个朝阳行业。
-初识助听器-
我是2008年通过朋友介绍进入公司的。
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卖助听器的地方,跟其他的销售没什么区别。进来后才发现不一样,它的专业性太强了。
设备、软件、产品性能之类全是英文,我不太懂,又属于半路出家,当时都三四十岁了,记忆力不如很多年轻人。
“明天就不来了吧,我不能胜任这个工作,这不是想想那么简单的。”
入职的第一个星期,基本上就抱着这种想法。
一开始能够坚持下来,主要是因为这份工作是朋友介绍过来的,我不能给人家丢脸呀。
在店里,前辈给用户配机调试,我就站在旁边看,在笔记本上记下重点。
等用户离开门店了,我就用电脑连接助听器,自己慢慢摸索。
回到家里,我就拿起孩子的复读机,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记。
经过了一系列的专业学习培训,我才开始正式给用户配助听器。
这些年来,我慢慢成为了别人口中的“资深验配师”。
人要有成长,一定是有原因的,背后的努力和积累不能少。所以,关键还是在于自己。
-我的那些用户朋友们-
很多用户,最后都跟我们成为很好的朋友,尤其是一些老人。
从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容,藏着温暖的眼眸里,我经常能读出“感激”这两个字。
但其实我们根本就没做什么,只是帮他们解决了一个很小的问题,就是简单的检查听力,调试助听器,教他们佩戴,让他们重新听到。
有一位王阿姨,受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困扰,并因此听力下降了,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王阿姨一个人住,她有不清楚的地方,我们会非常耐心地给她解答和帮助。
王阿姨非常感激,有时候会主动拿门店的资料,帮我们推广,还给我和我的家人们都做了鞋子。
其实她的视力也不太好,亲自做这些东西是很辛苦的,我能让她为我这么做,真的非常非常感动。
有一位魏婆婆,戴上助听器后听力比原来好了一些,她也很感激我们给她解决了听的问题。
当时她已经80多岁了,几乎每一天都会过来门店看我们,其实不是为了咨询助听器,只是单纯的想跟大家一起聊聊天。
她还经常会把自己觉得最好吃的东西带过来分享。
我记得,那一年成都下了好大的一场雪,魏婆婆专程来看我。
她戴着一个帽子,满身都是雪。
她感觉自己将要走到生命的终点,讲了好多内心的秘密,倾诉烦恼和遗憾,我不断安慰她、劝导她,她不停地说“谢谢”。
聊完天,我照常送她到车站,没想到再也没能见面了。她离世的消息,是她家的老爷爷专程跑到店里告诉我们的。
-我的老板和同事们-
顾绍华老师引导我入门,不断地在工作中给我鼓励和帮助。
王欣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了,她像对待妹妹一样对我好,教我如何成为一个合格专业的验配师。
王总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一个温暖的好导师。
王总最爱打比方,一再要求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成为孩子和家庭的骄傲。
他还关心我们的家庭教育。我的孩子上高中的时候,他还专程找孩子谈话,讲一些自己的人生经验。
有一次,我犯了一个错,不晓得公司会给我什么样的处分,不过整个解决的过程,前前后后一个月,都没有说一句让我难受的话。
他们给我的,都是鼓励的话、支持的话,也没有扣我的钱,帮我把这件事解决下来。
后来,我一直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能够做好的事情尽可能做好,让他们放心。
他们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可以发光,感谢有他们的一路相伴。
后来很多跟我一起工作的新同事,在电脑、文字工作上都要比我好一些,她们也都非常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很感谢她们。
我也不能落下来,要争气。
没办法呀,笨鸟先飞噻。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我喜欢我的工作
发自内心的,我真的非常感谢我的好老板,好公司、好同事。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工作,很愿意为我的那些老用户们服务。
做了13年,退休后又返聘回来,继续做验配师,我觉得这根本就不叫上班了,甚至已经把这个当成自己的生意,自己的事情在做。
我刚入行的时候,公司的门店还不算多,后来就发展成全国听力连锁了。我希望以后公司的门店可以开向国内更多的省份和城市。
故事分享:刘红英老师
听觉有道成都东门验配中心店长